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闪电EpicEvoExpert超轻全避震山地车评测

时间:2022-10-10 11:16:41 | 浏览:302

去年,Specialized在更新了Epic的同时,又将Epic系列的重量再一步推向极限——取消了第四代Brain的Epic Evo Expert成为有史以来最轻的全避震车架(1659g含后避震),有木有被震撼到?下面一起来看看外媒对这辆车

去年,Specialized在更新了Epic的同时,又将Epic系列的重量再一步推向极限——取消了第四代Brain的Epic Evo Expert成为有史以来最轻的全避震车架(1659g含后避震),有木有被震撼到?下面一起来看看外媒对这辆车的详细评测。

测评作者的结论:

更轻,更硬,更小的头管角度是为了能更快的上坡和下坡,新的Epic Evo是一台充满速度感和乐趣的XC/trail越野车。长立管和上管间隙仍是潜在的问题,Comp款车型性价比更高。

优点

超轻的车架、超强的刚性

优秀的SID前叉后避震

优良的避震优化

精确的操控

智能设备可选

不足

高立管限制了车架尺寸

把横上的拨杆和上管有干涉

DT350花鼓无快速咬合功能

Comp版性价比更高

没有SWAT系统

Specialized为奥运会山地赛事推出了新款Epic赛车的同时也推出了专注于林道越野的Evo版本。这是一辆兼备超轻量与高速度且车架几何和车身组件专为林道打造,它绝对适合更激烈、更艰苦,更长的比赛,只不过REACH相对来说比较温和。

设计和几何

Epic Evo Expert车架为FACT 12m碳纤维打造,配置的120mm行程的前叉使得头管的角度又回到了稳定而自信的66.5度。这使得车头抬高也会减少10mm的距离,L码车架REACH为460mm,较XC车来说仍然相对较长。避震悬挂系统仍然和EPIC车型的相同,后避震设置在上管下方位置,通过立管上的一个转点将小摇臂连杆连接着车架的后三角(四杆系统Four-Bar)。车架主转点位置与链条水平位于五通轴的正上方。

不同之处在于,后三角后没有智能感应脑(Brain)冲击的惯性阀室,也没有连接智能脑的管道。尽管最新的智能脑系统是经过近20年EPIC的进化,现在的智能脑系统是最简洁、最轻的版本,但EPIC仍然要比没有智能脑的Evo重200克。

这意味着Evo是有史以来最轻的全避震车架——1659g(含后避震的重量)。在英国你只能买到S-Works版本(FACT 12m 碳纤维打造而成),而作者在这里测试的样车(以及入门级的Epic Evo Comp版本)使用了更实惠的FACT 11m 碳纤维材料和碳连杆——注意:不是合金连杆。这只增加了98克的重量,所以它仍然是一个非常轻的全避震车架。每个不同尺寸的车架都有个尺寸对照表,以尽可能反映骑手的重量,即便是体重较轻的骑手也可以找到相对应的参考。

Specialized并没有忽视其实用性。

螺纹五通——便于拆卸和更换,有厚重的后叉护链板,甚至在主转点后方有硬质橡胶板保护。

车架为内走线,线管进入车架是在头管位置并且有橡胶垫圈阻隔异物进入。


▲SRAM的UDH尾钩

尾钩为SRAM推出的新款UDH尾钩(Universal Derailleur Hanger通用变速尾钩)——更容易买到的更换件。

在立管部位有一个水壶架安装点,在下管有一个水壶架安装点(有三个安装螺丝孔可调节)。车架因其超轻超薄的管壁意味着没有SWAT内部存储,但你可以得到一个“EMT”mini组合工具,它可以插入整合水壶架下方内置的皮套中。


尽管头管角度有所降低,但立管仍然是74.5度,BB高度为336毫米,链距为438毫米。如果你想要角度再陡半度,BB再高6毫米,通过翻转避震连杆上的转点衬套——几分钟时间就可以开启新的体验。


▲车架尺寸规格

后叉有足够的空间容纳胎宽为2.4英寸的外胎,即便是外胎上满是泥巴。

该车唯一失败的是有着很高的立管——L码车架立管高度为470毫米;即便是130mm避震行程的Stumpjumper 的S4(effectively large)设置下的立管高度都只有425毫米,XL码车架为做到485毫米的REACH,使得立管达到了520毫米的高度,这太尴尬了。

整车配置组件:

虽然车架是全新的,整车配置相比去年的EPIC Evo只是略有改变,但这已经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既增强了操控性,同时又尽可能少的增加了重量。


首先,Specialized值得称道的是完全致力于trail风格的避震悬挂控制。不是像你想的那样从“智能脑”的“自动锁定”变成了远程线控锁定,而是直接变成了手动锁定。在前叉充气口的顶部有一个低速压缩拨杆,而后避震只有一个两个档位的拨杆——本质上是开启和关闭避震。这可能不适合所有人,但这让调节变得简单轻松。Specialized还与RockShox合作,得到一个更坚实可靠的避震组合:SID Select+前叉和SID Luxe Select+后避震———简称“RX XC ”。

前叉是35mm管径120mm避震行程的 travel版,而不是100mm行程32mm管径纯竞赛版本,但它仍然比2020款的Fox 34轻了很多。


▲750mm宽度的直把让操控更加激进

750毫米宽度的把横和55毫米长度把立的操控组合;刹车为SRAM G2四活塞刹车,虽不轻但制动力强大——Enduro竞赛的级别都能hold住;升降座管是X-Fusion(XS-SM: 100mm行程, M: 125mm行程, L-XL: 150mm行程);闪电自家的短鼻坐垫Body Geometry Power Sport。


▲Epic Evo的碳纤维后叉尾部没有“智能脑”,Epic Evo的碳纤维后叉


▲外胎款2.3英寸

对于这样一辆超轻量的全避震车来说,作者认为34T的牙盘将更加适合高速骑行。但在艰难激烈马拉松赛事里,大多数人还是更适合32T牙盘,如果换成碳曲柄那么肯定会减重不少(意味着原装标配不是碳曲柄?);25毫米内宽的碳车圈搭配2.3英寸宽的外胎是标准配置,真空车圈,前轮外胎为Ground Control,后为Fast Trak加速感很好;

轮组部分:DT Swiss 350的花鼓咬合速度仍然迟缓,但它采用了可靠的行星棘轮咬合,而不是2020款车上370花鼓的传统三棘爪结构;Specialized还配备了一个带EMT迷你工具夹的整合水壶架,这样即便是没有SWAT系统加持也可以在骑行途中处理一些突发状况。

▲RockShox SID Select 120mm前叉并非“智能脑”。


▲Roval车轮使用DT瑞士350轮毂,虽无快速咬合功能胜在可靠。


▲前轮外胎为Ground Control ,后轮为Fast Trak

虽然这款车的价格相比去年款的EPIC Evo Expert Carbon上涨了近1500英镑(今年什么都涨价没法了),但每增加一磅,你就能减少几乎一克的重量(再次证明了重量是钱堆出来的理论)。而EPIC Evo Comp款——相同的车架几何和规格,除了SLX套件、铝合金轮组和外胎不一样外,价格仅为4500英镑。


乘骑、操控和性能表现:

EPIC Evo之前给作者的主要印象是一辆越野潜力被低估了的越野车,因为大家只注意到了车架几何,车架刚性和智能脑避震系统。尽管整车重量轻了1.5公斤,但这款新车在弯道内转弯时可以明显地感觉到灵敏和愉悦的操控,出弯后你可以奋力摇车把每一瓦的能量都输出到赛道上。

有趣的是,骑在轴距更长,装配Fox34前叉,车架更重(比EPIC Evo车架重700克) Stumpjumpe上时,相比较而言操控EPIC Evo的感觉始终更犀利,更精准。EPIC Evo的避震悬挂也是为了操控精准度最大化。RockShox SID Select不仅重量上十分精确,其避震控制上也是非常精准的。SID Luxe 后避震则给战车带来紧凑和高效的性能:这意味着——虽然我们开始设定后避震的预压SAG是20%(这取决于你要干啥:A 竞赛 B中立 四杆系统的可让后避震达到更好的运动效果),但很快我们就将SAG降至30%以获得正确的效果。

只要你是正常体重范围,默认的弹簧速率和阻尼器的调节也是正确的,只需要稍微调整一下回弹,然后我们就可以骑上车在赛道体验上下坡的快乐。需要注意的是,后减震器的回弹使用的是内六角扳手而不是外部旋钮,而且“EMT”工具的尺寸也用不上(估计是大一个号),所以你需要用一个小号的内六角扳手来调整,直到满意为止。


Epic Evo是一辆超轻量+精准操控+乐趣多的全避震山地车。无论是在技术性的爬坡、在技术台阶上猛冲亦或是在弯道内肆意地扬起尘土,你不必在下一个转弯时狠捏刹车,把这些交给身体和车去做吧,你所要做到就是感受Epic Evo带来的乐趣。即使你要去参加马拉松比赛,并合理分配你的体能,每一瓦的输出仍然可以得到比大多数越野车更快的速度,并且精准的操控和悬挂控制可保你平安。

虽然Epic Evo的长度对于那些“传统”的XC车来说你会觉得很激进,但跟个别更激进长度的车比较它还算短的了,比如Mondraker的F-Podium, NS 的Synonym和Transition的Spur。这确实会让它在高速度或陡峭路段时感觉不算太稳,但Epic Evo操控精准度明显更好。有点令人遗憾的是,如果他们给它一个更短的立管,那么大码车架就可以轻松做到长REACH和额外的刚性。这样的话Specialized可能会建议骑手用 Stumpjumper找一条更激进的路线玩玩。

还有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XS或者S码的短头管(95mm)和低抬升把横搭配的情况下,摔车意味着变速器的指拨杆或者升降坐杆的手控开关将会撞击上管。更换把横呢显然又会提升骑乘位置,这样会让你感觉很不爽。

▲小码车架的短头管和直把搭配,转向90度可以看到指拨和上管有干涉,千万别摔车,OH NO~~

总结:

更轻、更快、操控力更强,让你在速度上充满自信。在日益增长的“下坡山地车downcountry”类别中, Epic Evo无疑是一款出色的车之一。Epic Evo的轻量让它在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的XC车领域很有竞争力。更重要的是,Epic Evo精心设计的几何规格和避震悬挂设置已经达到了理想的预期用途。Comp版本的性价比更高(作者可能会给它4.5分)。对大多数骑手来说,适中的REACH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将尽所能找合适的坐高匹配XL码车架,不然就只能将它交还给Specialized了。

此外还有蓝色款可选。

技术规格:

Specialized Epic Evo Expert

用途: XC/Trail

价格: 6750 英镑 折合59518RMB

头管角度: 66.5°

立管角度: 74.5°

车架材料: FACT 11m 碳纤维

尺码: Large

重量: 11.14kg

轮径: 29寸

避震器 (前/后):

RockShox SID Select+ 120mm避震行程, 44mm 前叉偏移量

RockShox SID Luxe Select+ Rx XC 切换 120mm避震行程

组件: SRAM X01 Eagle 10-50T 12-speed 传动

SRAM X1 32T牙盘.

SRAM G2 RS四活塞刹车 180/160mm 前后碟刹盘

Specialized Ground Control and Fast Trak 29 x 2.3in越野胎

Roval Control Carbon 25mm车圈, 28 根DT Swiss Competition辐条和 DT Swiss 350花鼓

Specialized Minirise 750mm把横 55mm把立

X-Fusion Manic 150mm行程升降坐杆

Specialized Body Geometry Power Sport 坐垫

测试条件

温度: 8-18度

地面: 荒地和林地的天然林道和人工修筑的林道

相关资讯

山地自行车名词术语释义,山地车细部结构图,山地车分解图

你在被自行车的各种专业的名词术语绕的云里雾里吗?你还在购买配件是不知道搜索框里输入啥吗?你知道五通、中轴、花鼓、棘轮这些都是什么玩意儿吗?等等等等等。。。。。。这篇文章让你了解有关自行车的名词术语,不再做骑行小白。这里以山地车为例,把车子划

山地车为什么这么慢,如何能让你的山地车跑得更快?

山地车为什么这么慢,因为山地车的设计之初并不是为竞速而生,而是为越野而生,为越野而生,就要对自行车的设计上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从1903已经开始的环法比赛,所有设计自行车都是为速度而生,而第一辆山地车则在20世纪80年代诞生。)影响山地车速

XC?AM?都是什么类型的山地车,区别五种不同的山地车类型

事实上山地车的种类比较公路车,少了很多(公路车类型)。根据减震的数量和位置大体可以分为四类:刚性自行车(Rigid) 前后都无避震器硬尾山地车(hardtail)(前叉上有避震器,但后部没有)全避震(Full-suspension)(前后都

山地车入门指南教如何选购一辆靠谱的山地车

本小编告诉你们如何挑选一辆适合自己的山地车。本文仅针对入门用户,不涉及高端产品。车架材质目前主流的车架材质是铝合金和碳纤维,也有钢架和钛合金架,至于竹子之类的大家不要太当真。铝合金是目前市场上使用最普遍的材质,优点在于重量轻、短时间的硬度和

山地车选购指南:专业XC越野山地车

本期为大家带来专业XC越野山地车选购指南,对于这一级别的山地车判断标准可以理解为入门特征的加强版,一句话概括就是可承受XC山地车比赛的使用强度,具备山地车比赛所需要的必要性能。这些必要的性能包括:1、高强度轻量化的车架自行车使用的所有零件都

XC山地车到底能有多轻?775g?超轻硬尾山地车新品对决

超轻硬尾山地车的竞争愈加激烈,前有Specialized Epic Hardtail 775克突破量产XC硬尾的极限,现在又有新的厂商加入这场“军备竞赛”,新款2021 Mondraker Podium 重量为775克(M码),新款Cany

山地车入门指南丨如何选购一辆山地车

之前我们讲过山地车的分类和变速系统等级,相信小白用户对山地车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是时候带你们入坑了,让本小编告诉你们如何挑选一辆适合自己的山地车。本文仅针对入门用户,不涉及高端产品。车架材质目前主流的车架材质是铝合金和碳纤维,也有钢架和

山地车入门指南|我适合哪一种山地车?

很多小伙伴在选入门山地车的时候都有很多困扰:选什么类型的车呢?哪个品牌好呢?价格不能太贵、一定要骑得舒适...今天小编希望能藉由【山地车类型介绍】,提供初学者指引,在广阔的网域中爬文,你也会更有系统性地去寻找需要的答案。1 XC(Cross

还有人骑硬尾吗?山地世界杯赛场的9辆顶级XC硬尾山地车

出处 : pinkbike 作者 : pinkbikeXC山地世界杯德国站阿尔布斯塔特的赛道拥有陡峭的爬坡和较为硬质平坦的路面,尽管现在顶级赛场早已是软尾XC的天下,不过有一些车手还是选择使用硬尾出战,下面一起来看看顶级赛场上的硬尾山地车!

回归山地领域Ridley推出ProbeRS硬尾山地车

比利时品牌Ridley,近期发布了一款全新轻量化Probe RS硬尾山地车,整车的设计倾向于竞赛性能为主。整车凭借现代的几何形状和100mm及120mm前叉行程,使它能够更加快速的应对各种XC赛道。Probe RS硬尾山地车专为轻量化纯粹主

进军山地领域Cervélo发布ZHT-5山地车

Cervélo发布ZHT-5山地车正式进军山地市场,车架围绕100毫米行程前叉和29寸轮径设计,这是一款以低重量高效率为主的山地自行车。Cervélo表示,ZHT-5专为XC赛道打造,将在明年5月份荷兰瓦尔肯堡举行的XCO世界杯上首次亮相。

你骑山地吗?一辆好山地车应该满足这些要求

出处 : pinkbike不知怎的,我们就到了2021年,又过了一个多月,这个数字在我看来十分地奇怪,似乎我们在2021年已经该拥有了喷气背包,激光枪和飞行车。但是除非你是马斯克的家人,否则你现在拥有这些东西好象还是不太现实。幸运的是,山地

山地自行车选购指南(续),3000-5000进阶山地车推荐

本文适合买车预算在3000-5000的小伙伴。打开方式:确定自己的预算→找到对应的价格区间→选车。3000以下的山地车对比推荐,看我的这篇文章:山地自行车选购指南(购车预算1000-3000)里面还包含了山地车的结构详解,适合入门小白和骑行

炫彩变色龙单盘12速千里达X9山地车评测

作为中国大陆地区唯一一个拥有UCI山地车队的整车品牌,TRINX千里达这两年在世界顶级山地车赛场上频频亮相,表现非常抢眼。在征战山地世界杯赛场的同时,千里达一直没有忘记给自家的性价比车型升级换代。经典的X系列自上市以来就一直保持极高的性价比

双盘24速的冠军血脉UCCCOMPETITOR竞争者XC山地车评测

作者:KzMeCOMPETITOR 竞争者一直是UCC山地车产品线中的重磅系列,2022款COMPETITOR XC改款上市,这一自带冠军品质的车款有了全新的升级,传动部分更是选用了SHIMANO次顶级的XT 2x12S变速系统山地车变速套

友情链接

网址导航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李连杰影迷网数字能量研究中心牛宝宝小名取名宝典朗姆酒品牌网韩姓取名字大全都江堰旅游攻略象鼻山旅游攻略小天鹅洗衣机评测网盏记燕窝马耳他旅游网平衡车资讯网三只松鼠资讯网布加迪威龙超跑林志颖歌迷网于氏取名宝典
vivo手机评测网-vivo品牌产品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进驻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用户覆盖4亿多人,手机领域的国际化品牌,vivo官网提供手机资讯、售前咨询、在线购买、售后服务等功能;vivo当季明星机型有X Fold2、X Flip、S16系列、X90系列、iQOO 11系列、vivo Pad2等。
vivo手机评测网 tuzipai.cn ©2022-2028版权所有